第四百三十六章 李过究竟什么人?(2/3)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

大家都是天才,一秒记住文本豪客,www.xwbhk.com,如果被浏览器转码或畅读,内容容易缺失,阅读体验极差,请退出转码或畅读模式。

杨守文沉下脸,“我为何就不能参加武科。”

    “不是,我只是觉得奇怪。”

    “啊,这个事情说来话长,你莫要再问了。”

    “不是啊,我是想知道,兄长这次能否夺魁呢?”

    “什么意思?”

    杨瑞笑道:“我刚才进城的时候,看到不少人在下注……兄长夺魁,居然排在前十之外,一比三的赔率,不是很被人看好。我当下一怒,就买了十贯搏兄长夺魁。”

    “你是怕输了那十贯钱吧。”

    “嘿嘿。”

    杨瑞有些尴尬,搔搔头笑了。

    杨守文则向明秀看去,就见明秀眯起了眼睛。

    这家伙只要眯起眼睛的时候,就是准备开始算计别人。

    杨守文刚要开口,就见明秀已经站起来,快步走到了杨瑞身边,探手一把攫住杨瑞的胳膊。

    “二郎,是在哪里下注?”

    “哦,北市门前,有好多人呢。”

    “走走走,咱们去看看。”

    杨守文顿时怒了。“明老四,你做什么?”

    “闲着也是闲着,难得有个消遣,我怎能错过?”

    明秀咧嘴笑了。拉着杨瑞就往外走。

    他一边走,还一边道:“青之,你放心吧,我是很看好你的!”

    杨守文那还能不明白明秀的意思,不过他倒不是想着阻拦明秀下注。而是觉得明秀别有用心。看两人已经走出客厅,杨守文连忙起身追上去,想要提醒一下杨瑞。

    只是,他才走出客厅的大门,就见杨从义带着两个人从外面走来。

    为首的是个青年,身高大约在六尺开外,长的仪表堂堂,颇有几分风度。而在他身后,还跟着一个老人。那老人背着一个箱子,胖墩墩。慈眉善目,给人一种亲和的感受。

    “阿郎,继魏王前来拜访。”

    继魏王?

    杨守文脑子一下子没反应过来,诧异看着那青年。

    青年衣着倒是很朴素,看不出什么奢华之气。但是那举手投足间却流露着一种难言的贵气,显然也是久居人上的角色。

    “在下武延基,久闻征事郎大名,今日终得相见,实在幸甚。”

    武延基?

    杨守文怔怔看着那青年,好半天才反应过来。

    武延基。那不就是武承嗣的儿子吗?他来作甚!莫非是要为那武延荣报仇吗?

    武延荣是武承嗣的私生子,又叫做武荣。

    当年他曾奉武承嗣之命在均州武当山下伏击庐陵王李显一家,被杨守文的祖父杨大方救下。也正是因为这件事,杨承烈一家不得不隐姓埋名。跑去昌平定居。

    杨守文从未想过,自己会和武家人产生什么交集。

    所以当武延基报上名的时候,他有些发懵。

    “昨日听杨墽说,征事郎似乎身体不好,染了风寒。

    太子听说之后非常担心,故而特请了御医前来为征事郎诊治。这位是太医署与李虔纵、张仲文两位太医齐名的韦慈藏韦太医。素有‘药王’之称,医术高明。”

    在后世,提起药王二字,人们很容易会想起孙思邈。

    可实际上呢?

    在有唐一代,孙思邈的确声名显赫,受人尊敬。只是人们遵孙思邈做‘真人’,少有人称他为药王。那药王之名,应该是源自后世,起于什么时候已无从考究。

    唐代,是一个极为兴盛的时代。

    各行业人才辈出,更不泛名医传世。

    杨守文前世曾看到过一个帖子,那帖子里罗列了唐代有数的十七位名医,韦慈藏就是其中之一。他与先前武延基所说的李虔纵和张仲文二人合称三大杏林高手,医术确实高明。据说,武则天执政的时候,就是以韦慈藏为专用的御医。

    只是,他怎么来了?

    杨守文感到有些吃惊,不过还是忙上前行礼。

    “久闻神医之名,未曾想……”

    “我也久闻征事郎的大名,醉酒诗百篇,名动两京。

    可惜那总仙会老朽没有资格参加,未能亲自亲眼领略征事郎风采,常以为憾事。此次听说是为征事郎诊治,那李虔纵老儿可是跳着要来,却被老朽抢了便宜。”

    韦慈藏说话非常客气,也让杨守文觉得很舒服。

    难怪被武则天视为专属御医,就这口才,怎能不得恩宠?

    杨守文连忙请韦慈藏和武延基进了客厅,至于明秀和杨瑞……杨瑞那小子也不是省油的灯。明秀如果等闲视之,弄不好还会上当。反正在洛阳,也出不得事情。

    来到了客厅,三人分宾主落座。

    有波斯女婢奉来浆果和酒水,武延基才开口道:“我便唤征事郎青之吧,还望见谅。”

    “哦,如此甚好。”

    对武延基,杨守文没太多恶感。

    他和武崇训不同,更不似他那老爹一般,野心勃勃。

    武延基为人低调,也颇有才学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章节目录